患者,外科,病因,功能,磁共振
提問: 請問癲癇病有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我的一個親戚的癲癇病已經17年了,用了好多方法,都不見好轉,請問有好的治療方法嗎?
問題補充:她的這種病不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她從發病開始一直服用西藥,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等,沒有很好的效果,這樣是不是對這些西藥產成了依賴性,有沒有好的控制方法?謝謝!
医师解答: 有關癲癇病的研究從基礎到臨床都有長足的進步?》矯娓又厥由窬葜省⒚庖吆鴕糯扔腭拆锏墓叵怠O暈⒔峁寡芯恐っ鰨植科ぶ史⒂渙跡ǎ媯錚悖幔?cortical dysplasia)與原發性癲癇的發生有關。有學者對P-糖蛋白和多藥耐藥相關蛋白的研究,揭示了難治性癲癇可能的遺傳學機制,白介素1β基因多態性可能與顳葉癲癇的發生有關,但協和醫院癲癇中心對中國顳葉癲癇病人的研究未得出二者相關的結論。多種癲癇的動物模型包括遺傳學癲癇動物模型被建立,新近的分子遺傳學和藥理學研究證明某些類型癲癇與鈉、鉀、鈣等離子通道功能異常有關,對癲癇發病機制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神經影像學和電生理學飛速發展, 單光子發射計算機體層掃描(SPECT)、正電子發射體層掃描(PET)、腦磁(MEG)、磁源成像(MSI)、磁共振波譜(MRS)、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可以從功能上了解癲癇發作間歇期和發作期的腦血流、代謝、磁場、生化等改變,大大提高了癲癇源及腦功能區定位的準確性。但是癲癇的診斷仍主要依靠詳盡的病史和傳統的腦電圖,尚無一種輔助檢查技術能取代腦電圖在癲癇診斷中的價值,視頻腦電圖(EEG)和瞬間動態EEG在癲癇的診斷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腦電圖的描記技術正向數字化發展,具有更高的方便性和實用性。 治療方面進展最快的是新型抗癲癇藥物的研發應用,這為癲癇治療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尤其針對難治性癲癇,新藥的出現可能使三分之一的難治性癲癇患者受益。上世紀90年代以來,FDA已批準非氨酯、托吡酯、加巴噴丁、奧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噻加賓、唑尼沙胺等8種新型抗癲癇藥用于臨床。外科手術也為難治性癲癇的治療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選擇手段,特別是顯微外科技術的應用,使癲癇的外科治療效果有了明顯的改善。Siegel等報告對于首次外科手術治療無效的病人,再手術仍可能獲得療效。慢性小腦刺激術、迷走神經刺激術、腦深部核團刺激術、經顱磁刺激術等技術的發展,增加了難治性癲癇的治療手段。
抗癲癇藥物的使用原則為(1)診斷明確后盡早用藥;(2)按照癲癇及癲癇綜合征的發作類型選藥;(3)單藥為主;(4)了解藥物的代謝動力學、劑量范圍及毒副作用;(5)藥物從1/2~1/3量開始,逐漸加量,5個半衰期后血藥濃度達到穩定;(6)堅持服藥至最后發作后2-4年;(7)若療效不好或中毒表現,監測血藥濃度調藥;(8)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
如果患者的病因可以醫治,如腦瘤、感染、血糖或血鈉異常,應首先治療。一旦這些狀況得到糾正,也許不必對癇性發作本身進行治療。如果未能找到病因、病因不易治療或不能完全治愈,應使用抗癇藥物以預防進一步發作。只有時間能證明患者是否會再次發作。1/3的患者有復發,而另外2/3的患者終生只發病一次。一般而言,反復發作需服用抗癇藥物,僅一次癇性發作者不需用藥。   癲癇應該控制,因為猛烈快速的肌肉收縮可以引起身體受傷甚至骨折,意識突然喪失可能引起摔倒或因事故而發生嚴重外傷,大發作時劇烈的電活動可以引起輕度的腦損害。但一生中只發數次者無嚴重腦損傷。雖然只發作一次不會影響智力,但多次發作可以導致智力障礙。   抗癇藥物可以完全控制半數以上大發作并大大減少另外1/3患者的發作頻率,小發作者效果較差。半數藥物治療者可在發作終止后完全停止服藥。沒有對所有癲癇類型都有效的藥物,某些患者僅服一種藥即可控制發作,而另一些病人則需服用數種藥物。
這個苯巴比妥、苯妥英鈉是治療癲癇的常用藥物。 這個抗癲癇藥物是不能停止服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guf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